阿塞拜疆在哪里 :亚洲之阿塞拜疆简介
2020年,中国成为阿塞拜疆第四大贸易伙伴国、第九大出口目的国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国。阿塞拜疆地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是古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也是连接 欧亚地区的交通枢纽。
阿塞拜疆部族形成于公元11-13世纪。“阿塞拜疆”一词,据说源于阿拉伯语,意为“火之国”。19世纪30年代, 北阿塞拜疆(现阿塞拜疆共和国)被并入沙俄。1918年5月28日,阿资产阶级宣告成立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1920年4月28日被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取代。1936年12月5日改为直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2月6 日改国名为阿塞拜疆共和国,同年10月18日正式独立。

阿塞拜疆
首都巴库巴库(Baku)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人类在此居住,是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都,里海一个大港口,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巴库城集中展示了各个民族在当地文化的延续性,城内有众多名胜古迹,如11世纪建造的瑟纳克一卡尔清真寺塔,12世纪的克孜一卡拉瑟塔楼,13世纪的巴伊洛夫石堡,15世纪的希尔凡王宫及17世纪的汗王宫殿至今保存完好。巴库内城保存了大量12世纪的防御墙,而同样在12世纪,当地人在一处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的建筑遗址之上建造了少女塔。建于15世纪的希尔凡王宫堪称阿塞拜疆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2000年巴库塔墙及城内的希尔凡王宫和少女塔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巴库城高高耸立于港湾之上的城市的最高部分,以其被称作王(沙赫)宫的漂亮宫殿而著称。阿塞拜疆盛产石油和棉花,阿塞拜疆人骄傲地称之为“黑金和白金”,共和国的国徽上刻着石油井架与棉铃图案,是这个国家两大经济支柱的象征。

首都巴库
希尔万沙宫殿希尔万沙宫殿是巴库古城的制高点,也是中世纪阿塞拜疆建筑杰出典范之一。希尔万尼王朝从6世纪到16世纪统治着阿塞拜疆北部的希尔万州,希尔万沙宫殿是希尔万尼王朝时期的宫殿。宫殿建筑群各部分并不是同时建成的。希尔万沙宫殿的主要部分完成于15世纪——哈利卢拉一世和他的儿子统治时期(1435-1442年),他统治了希尔万50 年,是最伟大、最杰出的伊斯兰教统治者。所有的建筑中,除了居住区和浴室外都保护完好。这一时期建成的建筑包括一所伊斯兰教寺院、居住区、皇室成员的寝陵、矩形皇宫、一间浴室和巴库的坟墓。

希尔万沙宫殿
戈布斯坦岩石艺术文化景观戈布斯坦岩画于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然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戈布斯坦山区汇集了石器时代及其后各个时期古阿塞拜疆人的遗迹——岩画、村落遗址、墓碑等,记载着古阿塞拜疆人的生活文化、风俗习惯、世界观等。戈布斯坦意为“沟壑纵横的地方”,该地区位于大高加索山脉东南角的杰伊兰克奇梅兹河流域,为丘陵多山地势。戈布斯坦岩画题材十分广泛,全面反映了氏族部落丰富多彩的活动。戈布斯坦岩画具有代表性的是男人和女人的图案,画面上的男子均为携带弓箭的猎人,女子图案胸部和臀部凸出,是幸福平安及生命的延续的象征。

戈布斯坦岩石艺术文化景观
巴库微型书博物馆世界唯一的微型书博物馆。这些微型书由萨拉霍娃女士历经30年心血收集而来,其来自64个国家、超过6500多本。它处在巴库老城区内,于2002年4月2日正式开放给游人。这些书最小的只有1枚硬币那么厚,有阿塞拜疆文、俄文、英文、中文等,不仅有阿塞拜疆的经典作品,还有一些各国罕见的珍藏版本,以及中国的连环画、唐诗宋词、四大名著、全套的四书五经等。2010年世博会举办,期间在上海世博会阿塞拜疆馆展出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