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孔子的一封信议论文
孔老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生活在距您的年代两千多年的后人。又到您的诞辰,所以怀着崇敬的心情给您写了这封信。说起教书先生,您可是首开私学的鼻祖。您在曲阜城北的学舍开堂讲学,“有教无类”的社会风气一时蔚然成风,可谓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因此,我们后世所有的中国人,都深受您和您所创立的儒家学派思想的熏陶。您的言行成为中国人为人处事的主要标准,您的学说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主流。
学生以为,我们后世的中国人尊称您为“至圣先师”,是因为您为我们中国人建筑了一座宏伟的思想宫殿。这座思想宫殿里,就集中体现在您和弟子的语录体著作《论语》中。这里有“仁义礼智信”,有“忠德宽恕勇”,有“孝廉恭俭敏”。谈论学习,您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论立志,您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谈论处世,您说“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谈论奋斗,您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难怪宋代宰相赵普曾赞叹道“半部《论语》治天下”,记录您和弟子言行的《论语》确是一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秀教科书,让中华民族一读就是两千多年,百读不厌,百思不尽。真知灼见总是具有穿透时空壁障的能力,所以我们今天仍然会缅怀您的事迹,学习您的教诲。
您是好学者、善学者、乐学者。您倡导并身体力行“学而不厌”,正与我们今天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理想不谋而合。您是好学之人,以师襄为师学抚琴,以剡子为师学为官,以老子为师学周礼,以苌弘为师学音乐,在齐国学习古典乐舞《韶》而“三月不知肉味”。您是博学之人,通周礼、明经典,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并能将社会科学和自然知识融汇贯通。您是经世致用之人,在夹谷会盟中“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勇有谋,成功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您是心怀天下的国士。一生命途多舛,幼年亡父、少年丧母,晚年失妻丧子,在礼崩乐坏、天下大乱中出仕为官、周游列国,有过座上宾的礼遇,也有过“惶惶若丧家之犬”的窘迫。您所求,乃是以周礼整饬社会,以儒家思想推动腐朽不堪的统治机器,达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美好境界。“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您为我们中国人点亮了一盏文明的灯,后世总有人沿您的指引坚定前行。
有人把您捧上神坛,有人把您贬得一文不值,但您无疑是我们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历史上难得的一抹亮色。“万世师表”,当之无愧,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