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个人缴费基数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个人平均缴费指数?)

前几天和老张喝茶,聊起最近的生活,他一脸惬意地说退休了就是舒服,每天种种花、遛遛鸟,日子过得悠哉游哉,我打趣地问他退休金怎么样,够不够他这潇洒生活,老张哈哈一笑,说够花够花,还给我秀了秀他手机里的到账信息,看着那几位数,我心里真是羡慕又好奇,这养老金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我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发现养老金的高低还真不是一概而论,它和你每个月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甚至是你所在的地区都有关系,其中,有一个叫做“个人平均缴费指数”的东西,对养老金的影响特别大,可以说是直接关系到你退休后能拿多少钱!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简单来说就是你所有缴费月份的缴费基数平均值,可别小看这个指数,它可是养老金计算公式中的重要一环,要想弄清楚自己退休后能拿多少养老金,首先就得知道自己的这个指数是多少

那么,这个“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到底要怎么算呢?别急,我总结了两种方法,保证让你一学就会

第一种方法,简单粗暴,我们就叫它“死算”法吧,顾名思义,这个方法需要你拿出“老黄牛”般的精神,把每个月的缴费基数都整理出来,具体怎么做呢?你需要查询自己每个月的缴费基数和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然后,用每个月的缴费基数除以当月的社会平均工资,就能得到你每个月的社保缴费基数了,一般情况下,这个数值会在0.6到3.0之间,把你所有月份的社保缴费基数加起来,再除以总的缴费月数,就能得到你的个人平均缴费指数了

我知道,肯定有人会说,这“死算”法也太麻烦了,有没有更方便快捷的方法呢?当然有!对于那些在上海缴纳社保,并且满足一定条件的小伙伴来说,恭喜你们,你们可以使用第二种方法——“反推法”

什么条件呢?你需要在上海交满15年的社保,并且年龄在40周岁以上,你的开始工作时间必须晚于1992年10月,如果以上条件你都满足,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获得了使用“反推法”的VIP门票!

具体怎么操作呢?你需要打开手机上的“随申办”App,找到“养老保险待遇测算”这个功能,进入页面后,你会看到系统根据你目前的缴费情况,预测了你未来每月能领取的养老金金额,别急着高兴,这个数字只是个参考,我们最终要的是利用这个页面上的信息,反推出自己的“个人平均缴费指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知道,这时候肯定有人会问,这看着满屏的数字到底要怎么才能反推出“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呢?别担心,我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秘密武器”——反推公式

公式如下: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养老金-(缴纳账户存储总额÷计发月数)]÷上年平均工资÷全部工作年限×200-1

看到公式先别慌我会带大家一步步拆解

我们需要找到公式中每个数据的对应位置,在“养老保险待遇测算”页面,你可以找到养老金、缴纳账户存储总额、上年平均工资以及全部工作年限这四项数据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是8月到12月期间进行的测算,那么公式中的养老金需要减去300元;如果是1月到7月期间测算的,则不需要减去

在填写“全部工作年限”这一项时,需要将年限换算成小数,24年1个月就需要换算成24.0833,保留小数点后四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在计发月数表中找到对应的计发月数,并将该数值填入公式中

举个例子,假设老李今年48岁,他在“养老保险待遇测算”页面上看到,自己预估的养老金金额为9133.7元,缴纳账户存储总额为590036.9元,上年平均工资为12307元,全部工作年限为24年1个月

将这些数据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出老李的个人平均缴费指数:

[9133.7-300-(590036.9÷199)]÷12307÷24.0833×200-1=2.96

怎么样是不是很简单?

算出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后,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大致推算出未来的养老金待遇了这只是一个粗略的估算,具体的金额还需要根据国家政策以及你个人的缴费情况进行调整

怎么样,看到这里,你是否已经对自己的养老金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