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其中一条政策却给明朝灭亡埋下了一个雷

明朝的灭亡总是让人禁不住惋惜,这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亡的太冤枉,大明末期,陷入双线作战,在这中国历史上所有王朝中,只此一家,就算是宋朝,也没有明朝这么惨,还算是解决了农民起义这个内忧,而明朝是内忧外患都输了,有人就会说,明朝末期正逢小冰河时期,天灾不断,明朝可以说是三线作战,民初时的人口大约在1.2亿,经过明末的小冰河时期,在加上连年不断的战乱,人口已锐减超过一半,其主要表现就是缺粮,造成大量饥民造反,全国各地不断爆发起义,其中最出名的就数张献忠和李自成了。


明朝朱元璋建国时,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专门修建了“太仓”,狠抓农业,不过二三十年,这些“太仓”均储存满了粮食,足够供应十年,可谓是相当的“富裕”,但是随着一代一代传下去,朝政逐渐腐败,这个“太仓”随之荒废,有的仓库里看不到一粒粮食,见到的只是骨瘦如柴的老鼠而已。


万历年间,张居正上台后,即实行“一条鞭法”改革,这长改革中最重要的两条就是:重新丈量土地,赋税改收现银,通过这场改革,明朝财政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太仓的纯银已经达到了七百万两,可以维持之初长达十年,太仓的粮食储备也逐渐存满,另外张居正还提倡农商并重,反对重农抑商,不得不说张居正的改革对明王朝确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他的这一系列改革之中,有一条却为大明的灭亡埋了一个雷。


张居正实行的征收现银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明朝的国库,但是却让大部分农民丢弃肥沃的土地不种,跑去做工赚现银,反正最后都是交银子,而种地反而成了一种负担。万历十年,张居正的改革实行到一半便撒手人寰,万历开始否定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戛然而止,但是农业被带偏却已经无法纠正,到了天启年间,民间已经无人种地了,绵延数十里,全是荒地,到了明朝末年时,这种情况就更甚,军队没了粮食供应,战斗力自然就不堪入目,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由于急缺粮食,只能急于求胜,最后遭到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