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残疾人犯法怎么处理

残疾人犯法时,处理方式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具体如下:

精神残疾人

如果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应当责令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

这类人群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肢体残疾人

肢体残疾的残疾人犯罪与正常人负同样的刑事责任。

智力残疾人

智力残疾4级经鉴定属于精神病人,不能控制和辨认自己行为的,则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民事责任由监护人承担。

智力残疾的其他情况需要根据其智力情况决定承担刑事责任的程度。

建议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法院在处理残疾人犯罪时,会综合考虑残疾人的具体残疾情况、犯罪性质、情节和后果等因素,依法作出公正判决。

法律援助:如果残疾人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以获得法律帮助。

通过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我国法律在处理残疾人犯罪时,既坚持法律责任原则,又充分考虑了残疾人的特殊情况,力求实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