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古镇千年烟火,每一个都藏着时光的故事,你去过几个?


来源:淮南文旅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淮南,这座依煤而建的城市

沉淀着悠悠千年的历史风华

作为土生土长的淮南人

你可曾细品过这片土地上的古镇故事?

那些藏在岁月褶皱里的古镇

犹如散落的珍珠

串起了淮南的前世今生

今天,跟着楚小南一起

翻开它们的岁月篇章





01

淮南市的发

九龙岗镇


大通区九龙岗镇是“淮南三镇”之一,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是淮南最早建设煤矿和铁路的地方,也曾是清末至建国前淮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是淮南城市发展的根源所在。



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淮南矿路公司、淮南煤矿局、淮南矿务局,中共淮南矿委、中共淮南市委驻地九龙岗。因此九龙岗是淮南煤矿产业的起源地,也是近代淮南城市发展的根基。



早在17世纪,九龙岗矿就已出现土窑开采。1930年3月,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成立淮南煤矿局,局址设在九龙岗。1936年6月,田家庵至裕溪口的淮南铁路建成通车,随之成立的淮南铁路局局址也设在九龙岗。



新中国成立后,九龙岗站担负淮南市旅客运输和九龙岗煤矿的煤炭外运任务,成为淮南铁路运输的枢纽。



镇中心的九龙岗民国建筑群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建筑群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央视热播剧《六姊妹》的热播, 让这座浸润着工业文明血脉的古镇重新焕发生机。何家宅院的炊烟、汤家巷口的吆喝、刘家墙上的标语,共同编织出一幅跨越时空的生活画卷。这场由影视引发的文旅共振,正为淮南这座资源型城市注入新的文化动能。





02

中华名关

正阳关


正阳关,又名正阳关镇,系中华名关之一,古称颍尾、阳石、羊市、羊石城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正阳关地处淮河、颍河、淠河三水交汇处,位于淮河南岸,上通沿淮重镇三河尖,下达淮河第一大港蚌埠。



正阳关是中华名关,清朝时期,由于河流运输发达,“帆船竞至、商贾沓来”,对手工制品的旺盛需求,造就了正阳关工匠独特的刀具制作技艺,并流传至今。



正阳关因地理位置优越,历史地位显赫,曾是淮上重镇、水上舟船四达的码头、南北商贾云集之地。这里不仅是尽得渔盐之利的聚财关口,更是兵家必争的水上要道。





03

君子镇

瓦埠镇


寿县瓦埠镇坐落于瓦埠湖东岸,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历史长达2600多年,曾是东淝河沿岸重要的水路商贸河埠,位列明清寿州四大驿站之首,素有“金瓦埠”之称。



春秋末,孔子弟子宓子贱病葬于此,留有宓子墓,后人建有宓子祠,称瓦埠镇为君子镇。民间传说北宋八贤王赵德芳微服私访,路经此地,见民风淳厚、敬贤重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挥毫题写“君子里”三字,后人因此又称其为君子里。瓦埠镇是上世纪50年代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首批重点集镇。漫长岁月里,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现存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市级4处,省级1处。



瓦埠古镇不仅历史悠久,更是皖西北革命斗争的发源地。震惊江淮的“瓦埠暴动”就是在这里举行。1931年3月底,寿县瓦埠一带贫苦农民千余人,在中共皖北中心县委领导下,组成皖北红军游击队,举行瓦埠暴动。这场暴动吹响了皖北地区革命号角,也为淮南人民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04

历史文化名镇

隐贤镇


隐贤镇旧时称顺河镇,顺沿淠河东岸而建。相传三国时曹操攻打东吴在此屯兵,冶炼兵器、补充给养。大军走后,留下火炉百座,更名“百炉镇”。据传唐朝时,著名大诗人韩愈同窗好友董邵南,隐居于此,弘扬教育、传播孝道,后人为纪念他,改“百炉镇”为隐贤镇,沿用至今。



隐贤镇是寿县四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由于地处寿县西南边陲,北接迎河镇,南邻六安马头镇,西与霍邱县彭塔乡的“西隐贤集”隔河相望。当地童谣东隐贤,西隐贤,隐贤集街心能跑船,生动描绘了古镇因水而兴的地理特点。



隐贤因得淠河舟楫之便利,南承皖西货物,北达淮水东西,商业、手工业发达。据史料记载,明代这里已成为江淮一带的重点商埠,由于水路交通,该镇与正阳关镇并列为寿县两大水上重镇。





05

天下第一塘

安丰塘


安丰塘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处,古名芍陂(音què bēi),始建于春秋楚庄王时期,为楚相孙叔敖所建,已有2600多年历史,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古时候被誉为“天下第一塘”。史载它比都江堰、郑国渠还早300多年,并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现为淠史杭灌区一座中型反调节水库。



安丰塘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胜古迹有安丰塘、孙公祠。古遗址有古安丰县城遗址、五代十国时南唐点将台遗址。古墓葬有曹都督墓、孤堆庙古墓、白马庙陶姓祖坟。古建筑有陈家祠堂等。这些都为安丰塘镇乃至寿县平添了一层神秘与光彩。





06

红色小镇

小甸镇


小甸镇位于寿县东南部,距淮南市区50公里,因古代金瓦埠至合肥驿道上的小店而得名,明末清初称为小甸集。



这里是安徽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小甸集特支”诞生地,1922年春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甸集特支,1923年冬中共小甸集特支正式成立,直属党中央。



在小甸镇这片红色土地上,革命先烈纪念碑矗立于此,革命烈士陵园庄严肃穆,小甸集特支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传承着红色精神。这些红色地标共同组成了安徽省第一面党旗纪念园。现在,它正以其独特的红色革命文物价值,成为寿县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寿县红色旅游的重要文化载体。




编 童飞飞

初审 张明星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图片
点分享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