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财经 | 卖噱头 添加非法物质 这些网红减肥食品别轻信
随着春日到来和“国家喊你减肥了”等话题被热议,减肥的热度再升一个台阶。然而“管住嘴迈开腿”这种健康的减肥方式对一些人来说难以坚持,总是想找一些“捷径”以达到“躺瘦”目的。这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的机会。如果是卖噱头没有效果还只算是“钱包受伤”,但却有不法分子为了达到“效果”添加了非法物质。
事件:兰州警方破获“瘦身咖啡”团伙
北京青年报记者4月3日了解到,甘肃兰州警方破获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查获18种含西布曲明的“瘦身咖啡”共13万余袋,抓捕产销团伙33人,查封销售有毒、有害咖啡制品网店22家。
去年12月,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接到辖区群众段先生报案称,自己长期服用一款网购“瘦身咖啡”后,时常出现心悸、呕吐等症状,经就诊发现体内西布曲明严重超标,怀疑服用的咖啡制品有问题。
警方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结果显示,段先生网购的“瘦身咖啡”的确添加了有毒有害物质西布曲明。安宁分局随即对该案立案侦查。
民警通过线索找到发货“仓库”,又通过“仓库”梳理出其他多家嫌疑网店,最终确定共有22家网店涉嫌销售这种“毒咖啡”。

专案组深入分析研判涉案网店的物流动态和资金流向,最终梳理出承担“店主”“客服”“库管”等不同角色的犯罪嫌疑人33人,并挖出背后的“大老板”——犯罪嫌疑人霍某。

图片来源:兰州公安公众号
在全面掌握各类证据材料的基础上,专案组分赴全国12个省市同步实施抓捕。最终,霍某、武某、王某3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落网。随后,其余33名参与包装、物流、客服、洗钱的犯罪嫌疑人陆续被抓获。
据霍某、武某、王某交代,3人除在网络电商平台销售有毒、有害咖啡制品以外,还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进行推广宣传,发展了多达120人的“线下代理”。
目前,该案已由甘肃省公安厅挂牌督办。
追访:网红减肥食品添加被禁原料屡禁不止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西布曲明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药物,会使人胃部的饱胀感增强、食欲下降。然而,西布曲明副作用大,长期服用会出现口干、失眠、腹泻、心率加快、月经紊乱、四肢抽搐等不良反应,情况严重的会导致心律失常、高血压,甚至心肌梗死。早在201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发布了《关于停止生产销售使用西布曲明制剂及原料药的通知》,明令禁止西布曲明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但非法添加西布曲明的所谓“减肥食品”,近些年频频出现在网络上。这些食品的销售者大多不会明确里面有这一成分,而是以一些看似健康的成分作为销售噱头或只是宣传减肥效果非常好,尤其以“软糖”“咖啡”等品类居多。
“网红减肥食品”里添加西布曲明的案件仍不鲜见,2013年至今,涉及西布曲明的刑事案件超过1200件,且近年来案件数量仍保持高位。知名案件中包括2021年“网红”郭美美因销售含有西布曲明的“减肥糖”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的案件。
调查:犯罪分子添加被禁原料多是明知故犯
北青报记者在一些已经判决的案件中发现,很多不法分子并不是不清楚西布曲明的危害。
“客人如果跟你说身体不舒服,你就让顾客少吃一点咖啡多喝水。”“有些陌生人不认识的买咖啡不要卖、身体不好的人也不要卖”……在一些已经宣判的案件中,不少嫌疑人的供述都明确了他们早已知道这类物质有危害。甚至有嫌疑人的搜索记录中都存在“西布曲明对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或者“全国哪里的警方打掉‘毒咖啡’窝点”等内容。
但是这些人仍会伪造一些虚假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对消费群体进行麻痹。如上文的兰州案件,办案民警回忆称,当时库房里有塑封机、快递打码机,还有所谓“咖啡”包装外面的防伪码。嫌疑在仓库“分装”——把“咖啡”按量装在包装里,装盒然后塑封,外面再贴上所谓“防伪标志”,“目的就是让消费者相信这是‘正品’。”
提示:关注这些信息识破暗藏的“猫腻”
根据兰州案件不难看出,这些“瘦身咖啡”的包装上没有任何生产销售厂家地址和食品成分介绍。而按照相关法规,我国食品外包装上必须包含配料表、生产商等诸多信息。即使是进口食品,也需要加贴中文标签。而药品的监管则更为严格,如果一款产品连上述信息都没,基本可以认为存在“猫腻”。
此外,兰州警方也表示,嫌疑人在发货的时候为了规避快递检查,一般在快递单上写“玩具”而非其销售的“咖啡”。有的则不会留下文字或画面,而是用语言对顾客进行暗示。他们甚至会选择小众、私密性更强的软件进行沟通,以避免监管。
而消费者在面对这类商品时,除了选择可信的平台和商家外,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减肥没有捷径,没有能让人“躺瘦”的减肥方式。
常规来讲,减肥食品不会很快达到巨大的变化,所以“有奇效”一定是有一些特殊的添加物。实际上减肥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包括医生、营养师或者有资质的专业健身教练,根据自身情况安排一个合理的减肥方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