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看绵阳三台旱地育秧
传统的育秧方式离不开水田,从平整水田、浸泡种子到撒种育苗,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农人的辛勤付出。
眼下,正是大春育秧关键期。4月17日,记者走进绵阳三台县塔山镇宝林村台沃育秧基地,整齐划一的旱地秧田颠覆传统认知:百余亩平整地块上,卡车停在田中央,工人们忙碌地将秧盘从车上卸下,整齐摆放于地块上。

“放盘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压倒芽儿了……”记者见到四川台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林玉祥的时候,他正在卡车旁提醒工人们摆盘的注意事项,“我们育秧厂采用硬底旱摆方式育秧,1亩秧苗可提供120亩左右的大田机插。”
“什么是硬底旱摆?”记者好奇地问。
“硬底旱摆的育秧方式是指采用‘大型旋耕机旋耕-激光平田机找平-大型开沟机开沟-压实机厢面压实’的方式整田,然后将秧苗盘直接放在平整的地块上进行统一管理的育秧方式。”林玉祥告诉记者,这种方式相比传统水田育秧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每亩可节约用工成本400元以上,摆盘效率也提高50%以上。

记者注意到,摆盘的同时,喷淋系统同步安装到位。在育秧场一角,几块旱地秧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自动喷淋系统“火力全开”滋润秧苗,新鲜感和科技感扑面而来。

种子经过前期消毒后,配合专用营养基质,在恒温恒湿暗化室完成破土,出苗整齐度达95%以上。林玉祥介绍,“智能喷淋系统实现精准给水,较传统漫灌节水超60%,还能有效防控立枯病等湿害病害,移栽到大田之后返青快、成活率高,每亩可提高产量15%以上。”

据了解,旱地育秧25天左右就可进行移栽,这种育秧方式不仅省田,还能缓解农忙时节劳动力紧缺的压力,实现节本增效。塔山镇宝林村村民李加秋便是受益者之一。
“主要是省工、省事,不整秧母田,秧母田可以种油菜;又不请人扯秧,把扯秧的工钱拿来买秧,一亩省100多元钱。去年我试栽了一亩这种秧苗,今年计划栽5亩田。”种植户李加秋说。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近年来,三台县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工厂化育秧、旱地育秧等技术,不仅提高了育秧效率和质量,还为水稻的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2024年,三台水稻总产量达20余万吨。
(杨芳 陈航 涪江观察记者 李春梅 王何力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