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产业资本领投,时驾科技完成亿元A轮融资,将建设50万套空悬产能 | 36氪首发

36氪获悉,智能悬架供应商时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驾科技”)近日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吉利星源与多家产业资本联合领投,同济大学科创基金跟投,平湖经开区国有资本为公司智能制造基地提供落地支持。

据时驾科技创始人乌伟民介绍,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第三代全主动悬架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年产能50万套的先进智能制造中心建设。

相较于传统螺旋弹簧悬架,时驾科技所研发的空气悬架系统能通过调节空气压力,实现车身高度与悬架刚度的动态调节,提升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乘坐舒适性与操控稳定性。

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由于国产化率低、系统成本高,空气悬架仅应用于8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

2015年上市的蔚来ES8,是最早搭载空气悬架的国产车型。2019年,蔚来为控制成本启动空气悬架自研,时任蔚来底盘域控制系统负责人、如今的时驾创始人乌伟民,正是当年项目牵头的核心成员。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业奠定了技术基础。

2021年,乌伟民创立时驾科技,专注于智能悬架控制系统与空气供气单元的自主研发。目前,公司已成功推出两大成果:“八合一集成闭式空气供给模块”和“全主动空气悬架系统”。

其中,八合一集成闭式空气供给模块,集成了空压泵、电磁阀、控制器、干燥器、过滤器等多个功能单元,同时由于采用了气路内循环技术,因而相较气路外循环技术,整套系统体积更小、噪音更低,但效率更高。

集成化和效率的提升使系统成本更低。 根据时驾测算, 这套方案相较当前主流产品,可为整车系统降低数千元成本,将加速空气悬架向20万元级主流车型渗透。

此外,这套模块采了软硬件解耦设计,具备开放式接口协议,可灵活适配新一代中央计算平台与EE架构,从而提升整车系统兼容性与集成效率。

时驾科技另一产品全主动空气悬架系统,则是在传统半主动悬架基础上的升级版本。

半主动悬架只能调节阻尼,而时驾科技的全主动系统,在半主动系统的基础上引入液压主动力,实现对弹簧刚度与车身姿态的主动控制,从而系统能对车辆垂向、俯仰、侧倾动态做实时调节。

时驾科技表示,这套全主动系统相较传统半主动方案,性能提升了大概30%。

在谈起这些产品的研发经历时,乌伟民对36氪介绍:"很多人觉得空气悬架只是换了种‘弹簧’,但真正难的是‘控制它’。你看奔驰讲舒适,宝马讲操稳,但这两种体验背后,其实都藏在软件代码里。以前这类控制算法掌握在国外供应商手里,现在我们自己做出来了。”

时驾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正是其首创的“千段调节自适应天/地棚算法”,它可以根据不同路况和驾驶状态,调整整车姿态与悬架软硬,从而使驾驶体验更平顺。

除了算法,闭式系统还有三大技术难关需要突破。比如:要让整个系统在密闭状态下长期运行,就必须在气密性、保压性与耐久性上都达到极高标准。而时驾科技通过对材料、结构和工艺的打磨,使得产品可以在最高15bar压力下,运行超过500小时。

再比如电磁阀系统,它决定了模块的响应速度与动作精准度,而时驾团队围绕自研电磁阀设计和控制逻辑,实现了多路精准快速切换。“今后我们还会持续优化电磁阀系统的速度和精度。” 时驾科技表示。

最后一大难点是结构集成。传统供气系统是分散布置,线束长、噪音大、装车难,而时驾科技走的是类闭式一体化集成路线,不仅提升了系统的一致性和性能、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在时驾科技为攻坚所做的这些努力背后,是创始人乌伟民的一个美好愿景: “我们就是希望把中国汽车穿的‘橡胶鞋’,换成一双真正好用的‘气垫鞋’。”

作者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