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机器人“新国货”席卷全球 中国电信AI赋能重塑行业应用新模式

来源:【通信信息报社】

(图片来源:摄图网)

(记者 安子修)随着技术进步,人工智能的价值正在不断延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机器人则早已深入诸多领域。从探照血管的微型机器人,到大型工厂的自动化机械臂,如今,机器人在千行百业无不发挥着显著作用。

实际上,我国的机器人产品早已火遍全球,市场份额不可小觑。而随着万众瞩目的第137届广交会今日在广州隆重开幕,机器人“新国货”也再次成为世界焦点。本届参展企业首次突破3万家,广交会将首次在第一期增设服务机器人专区,集中展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最新成果。其实,机器人与AI智能体、AI大模型等技术的演进可谓如影随形,身为央企的中国电信从AI这块机器人的“大脑”,再到行业生态,全方位塑造着服务与应用的全新模式。

机器人产业高歌猛进

在人工智能风暴来临之际,一篇《“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吹响了机器人产业在国内发展的号角。机器人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得力助手,持续推动生产水平提高、生活品质提升,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为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共十五个部门,联合编制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也从政策高度为机器人的发展路径指明了方向。

随着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大,机器人产品也愈发火爆,而投资机器人这块“新蓝海”的企业数量也自然就越来越多。据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206.73%,较2023年底增长19.39%,产业极具发展潜力。由于能够代替人类进行重复劳作,并承担许多精细化、高危型工种,因此机器人在工业、医疗乃至安防、养老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电信智筑机器人应用新图景

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中国电信积极开展研发工作,依托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优势,在不同领域打造智能机器人产品,为行业智慧化转型提供支撑。

5G加持,巡检更便捷。中国电信依托5G专网,打造“机器狗”巡检四足机器人,背负重物在复杂地形如履平地,让不少人感叹“挑山工”未来可能告别繁重的劳动。据了解,“机器狗”身上背着传感器,通过5G网络进行信号传输,让其轻松翻过门槛,顺利完成上下楼梯动作,穿梭于一个个机房中执行任务,将巡检到的数据实时回传。而在5G专网优势的加持下,四足机器人既能保证安全性,又兼具远距离移动与传输能力,同时具备自主巡航的功能,让机房的管理人员无需现场管理,在远程即可通过web页面对机房情况进行实时查看,让机房巡检任务更轻松、更高效。

DeepSeek赋能,服务更舒心。在政务服务领域,人工窗口的繁忙与诸多民生需求之间的平衡,一直是许多地市基层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电信依托数智能力底座,在广西陆川携手陆川县大数据局,成功上线数字政务服务机器人“小陆”及智能助手“陆小智”,就此成为了全区首个部署数字政务服务机器人的县区。据了解,基于中国电信天翼云资源和先进的DeepSeek算法模型,“陆小智”和“小陆”具备智能问答、业务引导等功能,为群众提供全天候政务服务。

除此之外,中国电信的机器人其实早已广泛布局,深入各行各业。从基于激光雷达等技术的AMR搬运机器人、工业互联网中应用的AGV机器人,再到线上的聊天机器人,中国电信在机器人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思路,拓展技术能力,让机器人更好地服务民生,为数字时代打造新形态劳动力贡献着央企力量。

发展AI为机器人升级关键点

机器人想要代替人,就必须“更懂人”。因此,足够智慧化的AI能力是其保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在这个领域,中国电信则通过机器人技术研发、大模型训推与算力迭代,让机器人的“大脑”不断地进行着优化升级。

在中国电信TeleAI实验室里,一台人形机器人正在一堆交错堆叠的木板阵上稳步前行,甚至在被突然推搡后仍能迅速调整姿态。眼前这种令人赞叹的技术能力,实际上正是中国电信科研团队不久前带来的最新突破——“人形机器人动态平衡机制”。而这样的能力训练,中国电信坚持已久。“这一成果让机器人即使在部分感官受限的情况下,依旧实现动态平衡稳定,维持正常运行。”在谈及研究内容对机器人动作技术的具体价值时,TeleAI相关科研负责人如此表示道。“这种突破感知局限的平衡智慧,将大大提升机器人的适应能力,在未来或将重塑应急救援、工业巡检等复杂环境下的机器人作业模式。”

而在智算能力的支撑方面,中国电信也不遗余力。目前中国电信的上海、北京两个万卡集群已经投产,构建面向AI大模型训练的智算集群,从IDC向AIDC全面升级,重点围绕模型算力利用率(MFU),线性加速比、稳定性、时延、丢包率、GPU利用率等六大关键指标,中国电信持续开展智算集群的设计、建设、运营、优化等工作,提高大模型训练的效率效能,满足万亿级参数大模型训练所需的数据要求及技术标准。此外,在算力分发共享层面,中国电信则依托自主研发的“息壤”一体化智算平台深度赋能,助力AI训推任务更便捷,让更多的机器人产品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并应用在千行百业。

本文来自【通信信息报社】,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