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泉州聚智破局 探寻AI驱动产业跃迁路径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4月1日讯(记者 何金)工业革新驱动下的城市产业如何实现生态跃迁?2025中国城市产业跃迁与创新分享会3月31日在泉州举行,与会政商学界人士围绕人工智能驱动下的产业生态重构展开深度对话。
“随着AI发展,全球正经历涉及‘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历史性、系统性变革。”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任常修泽认为,中国需以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双轮驱动产业跃迁”,通过推广类似DeepSeek这种民企主导的“开源+低成本”创新模式推进科技创新,同时立法确立民营经济制度性地位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包括数据在内的七大要素市场化改革三大路径,构建“劳动者-智能工具-数据要素”协同的新质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关系体系,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
“中国AI技术的代差已从3至5年缩短到3至5个月。”在福建省区块链应用商会会长陈朝晖看来,企业需以“战略—组织—工具”三位一体体系应对知识价值坍塌和职业重构,重点布局人机协作新范式、数字员工矩阵及政策红利转化,努力实现“AI拼才会赢”的产业跃迁。
针对制造企业转型痛点,深圳渊联技术公司CEO叶思海建议,中小制造企业可通过部署本地化“工业大脑”、采用标准化API接口并借力AI技术,在政策支持下实现低成本智能化转型,解决多品种生产响应慢、数据孤岛及系统可靠性等核心痛点,重塑产业链竞争力。
在营销数字化转型领域,迈富时合伙人尹思源提出场景化突破路径,建议企业应优先从营销端切入AI转型,通过构建行业专属AI Agent、沉淀高质量数据并聚焦智能获客与精准销售场景,在政策与SaaS工具支持下实现内容生产、客户洞察及人力效率的全面升级,抢占“AI Agent元年”先发优势。
本次活动由岁金产业集团主办,民盟泉州市科技工作委员会、亿翰智库等协办。据了解,当前泉州正积极培育产业新动能,新质生产力重塑竞争优势,通过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实现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的跨越。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