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当快递员的妈妈,95后摄影师3年跟拍,《快递》入围国际奖项
扬子晚报
想知道母亲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想知道自己不在南京的时候她都是如何生活的。因为牵挂母亲,95后摄影师牛童在母亲成为一名快递员后,以大学生实习的名义进入了母亲工作的工厂,并成为了一名分拣员。
此后三年,牛童拍摄400余张作品,从卡片机到大画幅相机,从记录母亲到一个群体,从一方快递站到整个快递行业,与拍摄对象坦诚交流,不仅定格下快递小哥的梦想,更借由母亲的患病经历,深化对生活与亲情的理解。2024年,牛童凭借作品《快递》成功入围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主竞赛单元,成为自1979年该奖项设立以来,第四位获此提名的中国摄影师。

牛童入围2024年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
以母亲为切入点
开启《快递》的创作
牛童介绍说,母亲是安徽宿州人,十几岁的时候就来到南京打工,后来有了他。从牛童的小学到初中的9年时间里,母亲换了3份工作,这些工作一直在消耗着她的身体。2020年,母亲失业后,加入极兔速递成为了一名分拣员。
“我想知道母亲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想知道我不在南京的时候她都是如何生活的。”牛童告诉记者,有一天晚上,他去母亲工作的工厂接她下班。在工厂外等着她的时候,感觉远处的城市就像一种召唤,而自己站在暗处静静地等待。那种光亮和空间上的体验,让牛童久久不能畅怀。

拍摄中的牛童
母亲下班后,牛童骑着她的电瓶车,母亲则背着他的相机背包、坐在后座。那天刚下完雨,母亲搂着他的腰,就这样骑回了家,感觉就像是小时候,母亲接他放学一样。自己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母亲的重量。继而,牛童萌发了为母亲去拍摄《快递》的想法。
2020年底正值寒假,研究生在读的牛童就以一名分拣员的身份和母亲成为了“同事”。“一开始对快递这个行业我没有太多的关注,包括兴趣主要还是因为我母亲进入这个行业之后,你慢慢的就开始对这个行业各方面都产生了一些兴趣,包括你想去了解这些人群面貌姿态等等的这些细节的东西。”也是从这里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快递》的创作。

《快递》作品:深夜下班的快递员
照片背后的故事
他们都在诠释生活的意义
牛童曾和一位小哥一起送货,他坐在小哥的副驾上。小哥为人真诚又温暖,一路上,他向牛童分享着生活中的桩桩件件。当他们穿梭于老小区配送快递时,瞥见了别人家院子里绽放的鲜花,瞧见了居民们平凡又真实的日常生活,还看到了嬉戏玩耍的小猫小狗。小哥心怀梦想,渴望能与妻子在城市里安稳生活。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辗转换过好几份工作,最终将工作地点定在了南京,因为这里离他安徽的老家更近一些。小哥的生活,让牛童深刻意识到,他是一个内心世界极为丰富的人,无论是情感、生活,还是工作,都充实饱满。牛童盼着能为小哥拍摄一张肖像,期望这幅作品能够承载小哥生活的意义 。

《快递》作品:极兔背影
还有一张照片是一位叔叔,他在城市里配送快递,当时特地请了两天假,带着女儿去办理幼儿园的入学手续。开学第一天,他牵着女儿的手走进了幼儿园。第二天,牛童拍摄完这张照片后,他回到了城市继续工作。他说,作为一名父亲,不应该缺席女儿的成长。
而在另一张照片里,这位叔叔同样从城市回到了农村。牛童站在他们家的麦田里,给他和女儿拍摄了这张照片。镜头的另一侧是他们家的祖坟,他们就这样站在祖祖辈辈的土地上。

牛童拍摄的快递小哥肖像
镜头之外
是与母亲更深入的交流
在《快递》系列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牛童拍摄了400多张照片,其中母亲的身影仅占10张左右。“后期我和母亲更多是交流沟通,放下了摄影,期望通过对话更深入地了解她。”牛童说道。
2022年,母亲患癌住院,“从这之后,我才真的去借助快递这份工作来自还原我母亲当时的一种生存状态和工作的内容,然后在那个时候就开始拼命的去跟母亲身边的人去交流,去沟通,去了解母亲生活的一种状态。”
2022年年底,母亲做完手术,提出想回安徽老家休养。这让牛童陷入思考:“他们这一代人在城市生活多年,但童年和青少年时光是在农村度过的,对农村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思考。”
牛童也会给母亲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她对生活和情感的理解,为牛童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要是没有母亲,我的作品可能不会有这般温馨的感觉。老师曾建议我构建一个冰冷庞大的世界,但我更愿意以平等的视角走进这个行业,这样拍出的影像会更有深度。”

《快递》作品:返乡的父亲
《快递》结束
摄影探索不会结束
2024年,26岁的牛童首次收到入围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邮件时,内心满是难以置信,反复核查信息。该奖项是1979年设立的国际性摄影奖项,旨在嘉奖拥有敏锐观察力、能生动表达人道主义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摄影师。
牛童深感幸运,能让国际评委看到自己的作品。“我和评委交流的过程中,他们说,他们虽然不清楚快递对于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我展现了不同的视角,那些温暖打动了他们。”这种跨越文化与地域的情感共鸣,让牛童意识到,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能引发深刻的共识。

牛童母亲
在牛童看来,这份国际认可,不仅是对其摄影创作路径的肯定,更是对他生活方式的认可。当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他的作品时,牛童更加坚信,母亲及像母亲一样的普通人的生活充满意义,那些看似平凡的人和事,往往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随着《快递》系列的落幕,牛童的摄影探索之旅仍在继续。“我发现母亲从事过外卖、商贩等工作,但她从未告诉我。我想通过情感和工作方式还原这些经历,追思过往。”他将继续用摄影记录生活,探索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摄影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