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南大学:不断创新,推进产学研结合与成果转化 |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良 通讯员 王轩 雷笛

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南大学,先后考察了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科研人员刻苦攻关、勇于创新的精神给予肯定,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

“当时,我还是一名刚到中南大学工作两年的青年教师。”3月17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恢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仍然记忆犹新,“在时任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柴立元的讲解下,我当场演示了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深度净化和回用系统,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的鼓励和对我们团队的肯定。”他说,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科技成果转化,详细询问了废水治理技术、治理成本、推广规模等问题,还对技术成果怎样推向市场、怎样服务地方经济和民生等问题表示关切。

为了回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切,中南大学重金属污染防治团队着力推进污染防治治理工程。近年来,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了冶炼多金属废酸资源化治理关键技术、有色冶炼含砷固废治理与清洁利用技术、有色冶炼烟气汞资源化治理关键技术、冶金含硫废物治理与高质回收关键技术、重金属重污染土壤修复等30多项创新技术,在我国26个省份的铜、铅、锌、镍、锑、钼等冶炼企业推广应用300多项工程,社会、经济和环境

效益显著,为打好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全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刘恢说。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南大学的第二站。“当时我还是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的一名在读博士生。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的科研工作点赞,还和我们握了手。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科技创新,关心青年成长,他的殷殷嘱托激励着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碳基复合材料研究所所长曾毅教授说。2014年,他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底回到中南大学成为一名老师,继续从事C/C复合材料改性工作。

“12年来,我时刻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创新’二字铭记于心,跟团队成员一起加班加点地工作,为的就是早日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技术创新,让我国在航空航天耐高温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不再受制于人。”曾毅说。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坚持自主创新,破解了许多难题,开展了国产大飞机起落系统、材料基因工程等系列世界前沿技术研究,为我国载人航天、大飞机、高速飞行器、轨道交通等领域提供了一大批高性能材料及构件。

无论是重金属污染防治,还是粉末冶金科研,于国计民生而言,都是“重中之重”。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中南大学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致力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与成果转化,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2013年以来,中南大学新增国家科研基地21个(含文科基地和国家知识产权中心)、‘111’引智基地8个,牵头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84项,获国家科技奖52项、中国专利金奖3项。此外,转化金额过亿元的科技成果15项,涵盖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该校相关负责人说。

“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征程中走在前、作示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沙篇章。连日来,本报记者回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看山河智能创新出圈、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岳麓书院传承千年文脉,感受长沙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