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种大能量!济宁这个县建成国内最大黄淮海大豆繁种基地
3月29日,第十五届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学术年会在嘉祥县召开,来自全国13省的300多名科研专家、企业和种植户代表齐聚济宁,共商大豆种业高质量发展。会上发布的《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2024年度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黄淮海地区新审定大豆新品种94个,为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了新的品种支撑。区域协作过程中,济宁市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年来,我们潜心开展科研攻关,致力于做强大豆种业‘芯片’,为大豆产业振兴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素真表示,作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和国家大豆技术集成创新黄淮海产区中心,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负责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五省9个分中心、190个示范县大豆技术服务工作,开展大豆种质创新、优异品系筛选、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工作。他们承担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重点专项子课题,创制优质、黑豆新种质,解决黄淮地区大豆品种类型单一、优质专用品种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问题。
聚焦大豆育种科研工作,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承担国家和省级大豆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工作,已拥有大豆种质资源4000余份,每年推荐10余个品系参加国家或省级试验,为大豆新品种的审定打下良好基础。2024年主持完成的“高产双高大豆新品种山宁16号栽培技术体系示范与推广”项目获得齐鲁农业科技奖一等奖,参与的“黄淮海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机械化生产技术”入选国家农业主推技术,选育的山宁33、山宁36、山宁29三个大豆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聚焦大豆单产提升的瓶颈问题,培育、筛选出一批耐密抗倒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大豆新品种,推动了当地主栽品种更新换代。
种业产业化是检验科技创新成效的重要标尺。“只有以品种为基础,以技术为支撑,以服务作保障,以农民为中心,才能推动大豆种业高质量发展。”济宁本土企业山东华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振亚介绍,近年来,他们通过“突破性品种+高产栽培技术+高效技术服务”促进良种良法、农机农艺有机融合,从而助推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农民种植效益。企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业务扩展至大豆种子研发、繁育和推广领域,2024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
作为国家级大豆制种大县,嘉祥县近年来构建基地绿色化、科企融合化、全链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的现代育种体系,建成全国最大的黄淮海大豆繁种基地(县域18万亩、辐射周边45万亩),年供种量2.4亿斤,服务全国2400万亩大豆种植,成为黄淮海地区大豆种子库、沿黄“齐鲁粮仓”大豆核心仓。建成国内首个“大豆周年杂交平台”,培育基因编辑品系13个,研发首个具有提升肝功能的高蛋白大豆品系,培育了“圣豆”“嘉豆”“华豆”等27个系列商标。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王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