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西安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安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西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

  (2025年4月15日)

  2024年,西安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着力推进“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持续实施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经济运行总体稳定、稳中有升,产业优势持续巩固,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根据陕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4年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2]13317.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0.13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3873.96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9123.69亿元,增长4.8%。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2.40%、29.09%、68.5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485元,增长3.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1.2%。

  年末常住人口1316.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9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670.97万人,占50.96%;女性人口645.79万人,占49.04%。性别比为103.90(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城镇人口1059.07万人,城镇化率80.43%。出生人口11.35万人,出生率8.62‰;死亡人口10.30万人,死亡率7.82‰;自然增长率0.80‰。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8.08万人,比上年增加0.3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16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3%。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价格上涨1.1%。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2.9%,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下降5.6%。

  图2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

  月度涨跌幅度(%)

  表1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

  比上年涨跌幅度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全年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42899件,比上年增长19.5%。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3件。规模以上工业[4]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9%。规模以上服务业[5]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3%。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全年工业企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37.5%。规模以上工业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12.43万辆,增长14.3%。充电桩产量62.83万个,增长26.3%。太阳能电池8180.11万千瓦,增长61.4%。3D打印设备545台,增长41.9%。集成电路圆片885.40万片,增长36.7%。限额以上企业(单位)[6]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7]901.43亿元,增长7.9%。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393.39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增长55.7%。中欧班列(西安)开行4985自然列,增长25.1%;运送货物总重562.8万吨,增长21.1%。全年货物进出口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0.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3.1%,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长4.1倍。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85.36万亩,比上年增长0.1%;蔬菜播种面积113.74万亩,增长2.5%;园林水果种植面积70.95万亩,下降2.2%;油料播种面积6.29万亩,增长4.1%。

  全年粮食产量143.30万吨,连续五年稳定在140万吨以上。其中,夏粮产量71.72万吨,秋粮产量71.58万吨。园林水果产量110.06万吨,增长4.8%;肉类产量5.33万吨,增长3.2%;牛奶产量7.01万吨,下降15.5%;禽蛋产量5.04万吨,增长3.2%。

  图3 2020—2024年粮食产量(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汽车制造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2.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9.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5%,医药制造业增长3.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0.3%,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1.7%。

  表2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

  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9032.15亿元,比上年下降2.2%。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73元,比上年减少1.25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4.1%,比上年末下降3.4个百分点。

  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813.4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5634.76亿元,增长2.8%。签订合同额17998.92亿元,下降1.4%。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84.36亿元,比上年增长3.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79.82亿元,增长7.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61.04亿元,增长2.9%;金融业增加值1268.64亿元,增长1.9%;房地产业增加值1149.59亿元,增长1.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4649.83亿元,增长6.3%。

  图4 2020—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

  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4695.37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3.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7.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7%。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30552.40万吨,比上年增长2.7%;货物运输周转量603.56亿吨公里,增长0.3%。旅客运输总量17683.73万人次,增长16.4%;旅客运输周转量399.33亿人公里,增长21.5%。年末机动车保有量573.52万辆,比上年末增加43.79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520.67万辆。

  表3 2024年客货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9] 175.61亿元,比上年增长40.7%。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17.33亿件,增长42.8%,其中,快递业务量15.19亿件,按可比口径,增长49.5%。电信业务总量[10] 191.94亿元,增长16.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919.91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759.78万户。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 5435.63亿元,比上年增长2.5%。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4920.80亿元,增长2.4%;餐饮收入514.83亿元,增长3.4%。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0.4%,其中,智能手机增长78.2%;日用品类增长17.8%;中西药品类增长17.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3.9%;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3.0%;书报杂志类增长7.9%;化妆品类下降0.3%;汽车类下降1.2%,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27.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2.0%;粮油、食品类下降2.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5.9%。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2]0.2%。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1%。民间投资下降5.3%。基础设施投资下降7.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3]8.5%,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2.8%。商品房销售面积1328.05万平方米,下降5.0%。

  表4 2024年房地产建设和销售

  主要指标及其增长速度

  七、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值4117.9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出口2775.77亿元,增长18.9%;进口1342.23亿元,增长6.2%。

  年末世界500强企业在全市开办企业或设立分支机构254家,比上年末净增1家。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96家,比上年增加87家。实际使用外资53.52亿元。

  八、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2.37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税收收入714.96亿元,增长3.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61.74亿元,下降9.8%。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6886.4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1%,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36542.64亿元,增长8.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8279.49亿元,增长7.7%,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38116.69亿元,增长7.7%。

  年末共有境内上市公司63家,总股本911.84亿股,总市值11079.22亿元。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交易总额11529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年末共有保险机构71家。全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4]724.81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6.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7.26亿元,增长4.3%;人身险保费收入577.55亿元,增长6.9%。原保险赔付支出273.1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6%。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94.65亿元,增长3.6%;人身险赔付支出178.49亿元,增长23.2%。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082元,比上年增长5.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678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85元,增长6.9%。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3,比上年缩小0.05。

  图5 2020—2024年全市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313.9元,比上年增长3.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154.6元,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637.1元,增长2.4%。

  图6 2024年全市居民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85.96万人,其中,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61.8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31.6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66.3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07.36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86.2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21.07万人。

  年末共有提供住宿的养老服务机构225个,床位3.54万张,收养人数1.33万人。城市低保对象1.33万户、1.75万人,发放低保金2.14亿元;农村低保对象2.89万户、6.86万人,发放低保金6.10亿元。9227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发放供养金1.94亿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专利授权量5137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1030件,比上年增长8.0%。PCT专利申请受理量483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106072件,比上年末增长15.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1.62件。

  年末共有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63所,在校学生85.56万人,毕业生23.49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42所,在校学生19.71万人,毕业生5.06万人。普通中学529所,在校学生62.99万人,毕业生16.89万人。职业高中57所,在校学生7.15万人,毕业生2.20万人。小学1169所,在校学生100.68万人,毕业生15.21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5.82万人。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5]3.0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旅游总收入3760.78亿元,增长12.3%。年末共有博物馆139座。各级别文物保护单位428处。公共图书馆15个,全年总流通294.66万人次。年末共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3个,艺术表演团体16个。全年举办各类展会活动554场,其中,举办国际性展会活动50场,全国性展会活动121场。参展参会312万人次,增长23.3%。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812.94亿元,增长2.6%。

  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8142个,比上年末增加429个,其中,医院390个。卫生技术人员14.94万人,增长5.9%,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57万人,注册护士6.74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36万张,增长4.5%,其中,医院床位8.69万张。全年总诊疗人次8348.52万人次。

  年末共有体育场馆59个,比上年末增加8个。全年我市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各项比赛中获得奖牌122块。新建(更新)全民健身路径840个。年末社会体育指导员3.69万人。晨晚练点1902个。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公共供水综合生产能力348.80万立方米/日,供水总量9.04亿立方米。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43.2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0%。全社会用电量652.56亿千瓦时,增长10.3%,其中,工业用电量200.16亿千瓦时,增长3.8%。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1天,比上年增加13天。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10.4%,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下降16.2%。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均值53.9分贝,降低1.4分贝;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均值65.3分贝,降低0.5分贝。城市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7起、死亡97人,分别比上年减少8起和5人。其中,道路运输事故[17]49起、死亡48人;工矿商贸事故47起、死亡48人。

  注释:

  [1]本公报中2024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未做机械调整。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包括图1、图4)进行了修订。

  [3]居住类价格包括租赁房房租、住房保养维修及管理、水电燃料、自有住房服务价格。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5]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卫生行业大类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社会工作行业大类法人单位。

  [6]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7]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是指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取得订单,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含增值税),付款可以在网上进行,也可以在网下进行。公共网络包括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

  [8]根据客运统计改革要求,自2024年1月起,公路营业性客运量包括班车包车客运量、公共汽电车城际城乡客运量、出租汽车(含巡游出租汽车、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城际城乡客运量。

  [9]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

  [10]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价格计算。

  [11]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修订。

  [12]由于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修订等因素,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13]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等指标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2024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14]原保险保费收入是指保险企业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

  [15]旅游数据为初步数据,最终以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数据为准。

  [16]卫生数据为初步数据,最终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数据为准。

  [17]道路运输事故为公路客运、公交客运、出租客运、网络约车、旅游客运、租赁、教练、货运、危化品运输、工程救险、校车,包括企业通勤车在内的其他营运性车辆或其他生产经营性车辆等十二类道路运输车辆在从事相应运输活动中发生人员伤亡的事故。

来源:西安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