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邻里周刊 | 老楼装电梯,意见咋统一

今日我主持

“大家都知道,加装电梯,统一居民意见不太容易。”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建部部长倪虹就谈到,城市更新中面临不少难题,老楼加梯就是其中一项。近几年,北京老楼加装电梯不断提速,但仍有一些小区由于居民未能协商一致,导致项目“搁浅”,由此还引发了不少邻里矛盾。有人欢喜有人愁。对于老楼加装电梯,大家有何盼有何忧?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怎样才能达成统一意见?让我们来听听各方观点。

新闻聚焦

4户不签字 电梯难加装

在朝阳区一处老旧小区,超过1/3的居民都是老年人。“我住在6层,楼里没有电梯,上下楼太折腾了。”居民王大姐说,老伴儿腿脚不好,下一次楼需要“全家出动”,因为怕麻烦,经常一个月也不出一次门,只在阳台那儿晒晒太阳。

去年,王大姐家终于迎来了老旧小区改造,所在楼栋也符合加装电梯的各项建筑规范要求。但是,社区召开了多次议事协商会后,她家所在的单元仍有4户居民因为采光、通风、噪音等问题拒绝签字,原本同意的居民也因为资金分摊方式产生犹豫。自此,加装工作陷入了停滞,直到记者发稿时,该单元仍未能顺利加装电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老旧小区在加装电梯时,经常因为居民意见不一致而弄得工作难以推进,高层和低层住户之间因此产生了诸多不愉快,甚至闹上法庭。

各有说法

支持

老人上下楼更方便

“上了岁数后,爬一层楼就要歇半天,能不下楼就不下楼,希望能早点解决这个问题。”在西城区塔院胡同12号院,69岁的李大爷每天出门买菜、扔垃圾,都需要从4楼下去上来。“不服老不行啊。前两年不觉得,现在膝盖和腰疼得厉害,打心底不愿意爬台阶。”

塔院胡同12号院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李大爷所在的楼里,老人不在少数。“我们一栋楼有21户,含半地下室3户,家里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就有10家以上。”李大爷说,像他能自己爬楼,算是不错的,有一些老人犯愁爬楼梯,干脆选择不下楼,让子女帮忙操持日常所需。“要是这楼能加个电梯,老人们进出就不那么费劲了,子女们也能轻松些。”

家住大兴区西红门一小区的冯女士,自从生娃后就盼着老楼能加装电梯。“之前没孩子,觉得爬5楼不是什么难题,但现在宝宝只有6个月,上下楼都要推婴儿车,想要自己带娃出趟门很费劲,必须得家里人搭把手才行。”

搬大件叫外卖不费劲

最近刚搬到崇文门附近一个老旧小区的王先生,也盼望能早日加装电梯,让日常生活更省时省力。

“楼里的老人孩子上下楼方便不说,我们自己用也便利。买家具、点外卖都不费劲。”王先生说,最近他就遇到了好几次外卖骑手接单后再打电话确认有无电梯,一听没有电梯要么取消订单,要么要求自己下楼取餐。“有时手头忙或不在家,只能让人先放在单元楼门口。要是有电梯,就能直接给放家门口了。”

反对

噪声不小居室变暗

加装电梯通常采用外置电梯井的方式,容易产生挡光等问题,对于低层住户而言影响更大。

“我们小区有一栋楼加了电梯后,一楼卧室的采光明显受到影响,夜里噪声也不小。”孙大爷家住东城区祈年大街附近,也是一层。对于加装电梯,他和家人最担心的就是噪音、采光问题,感觉会降低生活质量。

大兴居民刘女士也有此忧虑。“我家住3楼,装了电梯,对采光有影响,通风也会变差。”刘女士所在小区正处于征求意见的阶段,她投了反对票。“我看其他楼门公示的方案,电梯是平层入户,新增了一个玻璃连廊平台,将整个北向窗户都封了起来,北卧室明显会暗很多。”

每户分摊多少有分歧

朝阳区姚家园路附近一小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40余栋楼,多数没有电梯,家中有60岁以上老人的户数占比超过一半。居民们不止一次动过加装电梯的念头,但每次都因钱的问题“卡壳”。

“我打听过,想要加电梯,居民至少得自筹40万元。”居民王大爷说,一二楼不愿出钱,三到六楼共8户,这8户在资金分摊方面有分歧。有的人认为该按楼层高度递增分摊,有的人认为该按家中面积分摊。有的居民听说加装电梯后还涉及中修、大修以及零部件更换等费用,更是打起退堂鼓。“我们楼同意加装的能凑齐8户,但好比8个人开一辆车,出了问题谁来兜底?维修的钱怎么算?”住在同一小区的刘先生说,万一将来大家都不愿意出维保费,电梯就得“趴窝”。

律师

可适当补偿低层业主

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市物权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兵表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居民就加装电梯的意向和具体方案等问题进行充分协商,并征求所在单元全体业主意见,由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参与表决,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以一栋5层10户的单元为例,假设每户户型面积相同,至少需7户及以上参与表决,其中6户及以上参与表决者同意。

“对于一、二层业主,加装电梯受益业主可以适当给予补偿。”王兵说,比如在业委会(物管会)组织业主共同决定的基础上,低层业主可优先选取停车位;同一单元其他业主也可以给予低层业主适当经济补偿。

人大代表

“因楼制宜”协调利益

“老楼加装电梯对多数居民是好事,现在经常变成了楼上楼下的拉锯战,说到底是利益分配的问题。”市人大代表安丽娟认为,不同楼层的居民需求和利益点不一,要想把好事办好,就要“因楼制宜”,以法律为准绳,最大程度做好利益分配,让低楼层住户也能从中获益。

在安丽娟看来,老楼加梯是个复杂工程,不能把担子“摊派”给某一方,而是需要全社会综合协调施治,需要在尊重每一户居民意见的基础上,靠居民互相信任、自治协商才能达成最优解。“既要保护多数业主加装电梯便利出行的权利,也要保护因加装电梯致使权利受损的少数业主利益。”

社区探索

居民出资装电梯

一键直达倍舒心

“一键就到家,再不用爬一层楼歇两回!”家住5楼的居民赵大姐拎着菜篮乐呵呵地走进电梯。去年1月,平谷区滨河街道文乐胡同14号楼的6部新电梯全部投入使用,这些电梯都是由居民出资加装的。

14号楼建成于2001年,住着55户居民、181人,其中老年人和其他行动不便人士占比超过20%。2022年4月该楼启动了加装电梯工作,在资金分摊上采用了居民自筹模式,即由同一单元内的业主集资,按楼层高低以不同比例出资,承担安装和运维费用。

居民自筹,顶层该出多少、中间层又该出多少?家有困难暂时拿不出钱怎么办?居民有不少疑问。为此,平谷区制定了场景化手册和楼层出资比例参考标准,让居民一看就懂、有据可考。同时,对有自筹资金压力的居民,经过对接,畅通了加装电梯贷款流程,北京银行平谷支行可提供低息贷款,居民还可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和住房公积金。

“加梯到底好不好,得让居民弄明白。”社区书记直言,做居民工作,就得当自家事来办,有温度、有热度。

网友热议

“社区居委会应该发挥作用,加梯工作仅靠居民自己协调,难度太大,一些具备条件的小区,就应该统一协调安装。”——丹丹的铃儿响叮当

“老楼装电梯后确实方便了,以前下楼就打怵,现在有空就出去转转。搭建一个协商平台很重要,让多方力量参与,共同解决难题。”——用户7990221454

“大家有顾虑,原因也在于将来电梯如何维护修理等。在安装之初,最好把各个问题解释清楚。”——正要说啥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陈雪柠,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