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凉”策 答好“烤”卷——乌鲁木齐市多措并举防暑降温保生产保民生

7月24日,水磨沟区总工会为美团站点时代广场外卖小哥送去饮料等解暑物资。(记者王磊摄)
新疆网讯(记者郭军鸽 梁淑芳 王媛媛 王磊 唐红梅 江斌伟 李宁艳)这段时间,新疆多地持续被高温“掌控”。面对高温天气,乌鲁木齐市各部门各单位各区县纷纷启动防暑降温措施,开放避暑纳凉点、调整户外作业时间、加强电力保障等,全力应对高温“烤”验。
供电 智能巡检保障供电安全
高温天气下,用电大幅增加,乌鲁木齐电网最大负荷攀升至736.8万千瓦。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充分运用智能巡检技术,对电网设备实施24小时实时监测,加密高温时段巡检频次。应急抢修队伍24小时待命,备品备件充足,密切关注天气,全力保障供电安全可靠。
此外,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深入挖掘无人机、巡检机器人、传感器、调度自动化系统等智能设备的应用潜能,通过提高在线监测、远程巡视、站所全景式监控的频率,在节约人力与时间成本的同时,显著提升运维检修效率。
同时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结合往年经验,提前部署,加强调度,优化运行方式。对涉及民生用电的重点变电站增加特巡频次,全面“体检”主变、断路器等关键设备。对重点线路加大巡视、测温、消缺力度,优先采用带电作业,确保高温天气下可靠供电和用电安全。
供水 最大限度发挥制水产能
持续高温天气考验着城市供水保障能力。7月25日,记者从乌鲁木齐水业投资发展集团了解到,目前,乌鲁木齐市已启动城市供水高峰预警方案,并提前完成了各水厂设备检修,最大限度发挥制水产能。
高温天气,用水量持续攀升,集团还根据智慧水务调度系统实时数据,及时进行压力补充,调度用水。各供水服务中心也加强了供水管线的巡检,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局部断水和水压偏低区域提供应急送水服务。
在保证供水量的同时,集团水质监测部门还加大对出厂水和管网水检测频率,确保城市供水水质安全。应急抢修人员24小时待命,做到有险必抢,有漏必修,快速及时解决用水问题。
在此提醒,市民如有用水方面的问题,可拨打24小时客服热线2648888。
燃气“人巡+车巡”排查燃气管网隐患
夏季是燃气事故多发季节,新疆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的维修工、巡检人员和管网检测员,奔走在一线保障乌鲁木齐市民安全用气。
除了加强人员巡线外,还采取“人巡+车巡”的巡检维护模式,3台PPB级北斗高精准燃气泄漏检测车对乌鲁木齐市各大街道的燃气管网实时检测,排查隐患,确保燃气管线安全。
此外,针对高温天气下用户洗澡频率增多和做饭时容易离开炉灶等用气特点,抄表员在入户安检时除了做好安全检查外,还会提醒用户一定养成做饭时人不离开灶,保持通风,避免门窗紧闭,长期外出避暑及时关闭户内燃气阀门的好习惯。
同时,提醒用户使用燃气时养成日常检查,使用带熄火保护装置的灶具,离开灶台时关闭燃气阀门;定期更换老化胶管(建议使用不锈钢金属波纹管),避免超期服役。
公交 全面开启车厢空调
市公交集团加大了对车辆空调系统的检修频次,全市所有公交线路也已全面开启车厢空调,严格将车内温度控制在人体舒适范围内。
针对高温天气可能引发的车辆故障,各公交场站均配备了专业应急维修团队和充足的备件,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快速响应、及时处置,保障公交线路正常运转。
市公交集团城市快速公交公司则从细节入手,各站点均准备了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和饮用水,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出租企业也制定了完善的高温天气应急预案,通过加强调度指挥、实时监测机场及乌鲁木齐站的列车运行状态等方式,确保车辆安全有序运行。
此外,网约车行业也积极行动起来。市网约车行业工会陆续为一线的网约车驾驶员免费提供纯净水,让他们在辛勤工作的同时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农业 技术指导实地帮扶
持续高温给农业生产带来挑战,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通过技术指导、线上培训、实地帮扶等举措,撑起“遮阳伞”。
在米东区长山子镇黑水村,村民刘艳平的30多亩萝卜和叶子菜正受高温考验。“农技专家教我们清晨滴灌,中午盖遮阳网,你看这菜,一点没蔫。”她指着田垄里翠绿的蔬菜说。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龚建说,针对高温天气,已推出了科学灌溉、遮阳降温、生理调控三项核心技术。
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还组织113户养殖户参加“云课堂”,对于养殖户在线提问的“高温期如何避免水体恶化”“鱼浮头时增氧机怎么用”等问题,专家逐一解答。
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水产科科长赵庆说,技术人员已分片下乡,指导养殖户做好“凌晨巡塘+午后测水”,储备抗应激饲料,“从田间到鱼塘,全链条防护确保高温损失降到最低。”
工地 错峰施工准备降暑物品
在经开区(头屯河区)北站片区的国际路港物流服务园区AB地块项目现场,项目门卫室摆放着藿香正气水,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可自行取用。
作为项目承建方,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国际路港物流服务园区AB地块项目经理唐雷介绍,目前正处于室内精装修施工阶段,现场有近500名工人在施工作业。由于最近高温天气,为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项目部将作业时间调整为7时至12时,15时至19时。
此外,该项目部还准备了清凉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茶叶、西瓜、绿豆汤等防暑降温物品。
同样,在位于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的核心区域两港产业园莫环建筑的施工现场,有300名工人在作业。
新疆建投两港产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资产运营部经理侯鹏介绍,该项目也按照错峰施工作业,并为工人准备了防暑降温物品,项目内还配备了饮水机,保证施工人员饮水供应。
工会 夏送清凉沁人心
“订单再忙,安全健康始终第一!”7月24日,在美团站点时代广场站和河马泉街道大学城站,水磨沟区总工会工作人员一边将消暑物资递到骑手们手中,一边询问他们的高温作息安排与防暑措施。
外卖小哥阿卜都热合曼·阿尤甫说:“我的冰袖戴松了,今天正好换上新的,清凉礼包里的挂脖风扇我也用上了,一阵阵的风真凉快。”
这两天,水磨沟区总工会带着解渴的冰糖、菊花、绿茶、矿泉水以及装有挂脖风扇、风油精、藿香正气水、冰袖、飞巾、洗发水等物资的降暑礼包,先后走进美团站点乌鲁木齐疆禄远航时代广场站、水磨沟区御泉四季项目组建筑工地、美团站点河马泉街道大学城站。
在御泉四季项目工地上,工地木工陈康说:“礼包里每件物品都是实用的,真是有心了。”
水磨沟区总工会主席王晶说,作为职工的“娘家人”,工会将持续行动,为高温下的坚守者保驾护航。
继续阅读
避暑有“凉”方,请收好这份防暑指南
近日,乌鲁木齐迎来高温天气,如何在高温下守住身体“清凉”?中西医均有各自的独门“凉”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焦娜为大家提供了一份“外防与内调”的防暑指南。
“西医的策略清晰直接,借助科技手段,筑起抵御热浪的堡垒。”她说,空调与风扇是室内避暑的“定海神针”。空调设定在26℃左右为宜,避免直吹;风扇配合使用,加速空气流通。
焦娜说,出门在外,防晒衣、宽檐帽、太阳镜是“移动的遮阳伞”,高倍防晒霜则需勤涂不懈。随身携带小喷瓶装凉水喷洒面部、颈部、手臂;或用湿毛巾/降温冰袋敷在手腕、颈动脉、额头等血管丰富处,快速带走热量。冰凉贴也是不错的选择。
“水分补给,西医强调电解质平衡,汗流不止时,淡盐水、电解质运动饮料是身体‘充电宝’,远胜于单纯的白水。”她提醒大家,避免一次性豪饮,小口慢饮才是持续补水的王道。
一旦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不适,需立即警觉——这是身体发出的“高温罢工”信号。务必迅速转移到阴凉处,补充水分,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中暑绝非小事。
“中医的智慧,在于顺应自然,由内而外调理,寻求与炎热共处的平衡之道。”焦娜说,绿豆汤、冬瓜薏米汤、酸梅汤是夏季“清补凉”的代言人,清热利湿,生津止渴。苦瓜、丝瓜、黄瓜等时蔬,天然带着一份“清凉契约”。生冷瓜果需适度,避免损伤脾阳,正如老中医常言:“夏月伏阴在内,尤需顾护脾胃。”
她教大家“穴位醒神”的办法:轻按内关穴(腕横纹上三指)、太阳穴、风池穴(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按压这些穴位仿佛在体内启动了微型的‘清凉循环泵’,瞬间缓解头昏脑胀。”她说。
她提出,起居调摄也很重要。正午阳光最毒辣时,遵循“避其锋芒”的古训,减少外出。早晚凉爽时分活动,犹如借得自然“清风扇”。午间小憩片刻,收敛心神,为身体积蓄对抗炎热的能量。同时,中医更关注“心静”这一内在清凉源,所谓“心静自然凉”,焦虑烦躁只会让身体加倍燥热。
焦娜解释,中医的内调固本与西医的外防速效,实为互补的避暑良策。空调房里待久了,喝碗温热的绿豆汤,既能解“人造寒凉”,又助体内清火;户外活动大汗淋漓后,一杯淡盐水快速补充流失的电解质,同时按揉内关穴缓解疲劳,内外兼修。(记者娜扎开提·柯尤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