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27分48秒68!万米纪录背后的00后跑者王文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

德国当地时间7月21日,莱茵-鲁尔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将在波鸿洛尔海德体育场开赛,奥运选手、洲际锦标赛冠军云集。中国长跑选手王文杰将在半程马拉松项目开赛前,按下熟悉的播放键。

麦格帝斯乐队(Megadeth)的音乐,鼓点密集、吉他尖利,是“金属党”的心头好,也是王文杰奔跑前的“充电宝”。当这支20世纪80年代美国重金属乐队毫无缓冲的攻击性,通过耳机注入这位山东00后沉默、单薄的身体,他日复一日积攒的韧劲就会通过双腿踩碎许多“不可能”。

今年5月31日,日本横滨,21岁的王文杰打破了沉寂18年的“不可能”。

第321届日本体育大学长距离竞技会暨第15届NGC田径赛男子10000米精英组决赛中,王文杰低着头,呼吸均匀地迈着步子。清华大学田径教练曹振水站在场边盯着计时器,“最后3公里,动作没变形,还能跟上节奏”,他意识到,“我的学生可能要创造历史”。

27分48秒68。

青海名将任龙云保持了18年之久的中国男子10000米全国纪录(28分08秒67),被这个清华学子一举打破,王文杰不仅将原纪录提升了近20秒,更成为中国田径史上首位在男子10000米项目跑进28分钟大关的运动员。

“成绩在意料之外,但训练练到了。”回忆起破纪录的瞬间,王文杰透露,赴日参赛前,他在首都高校田径运动会上刚跑出28分38秒53的万米成绩,突破29分大关。因此,他计划在日本延续良好状态“跑到28分20秒左右就行”。

幸运的是,当天赛场具备了“突破”的多项有利条件。“天气凉快,而且很多高水平选手能互相带。”王文杰说,赛事在晚上进行,避开了高温影响,同组选手成绩大多都在28分以内,跟住大部队,他就能看到自己的潜力,“当时教练在场边喊‘顶住就能破纪录’,我更有信心了”。

王文杰明白,对中长跑运动员而言,20秒“相当于能划分出两三个不同级别”,甚至凭借本次比赛半程的表现,他也有望在次日5000米比赛中创造PB(个人最佳成绩)。但憧憬戛然而止——要想认证全国纪录,必须兴奋剂检测合格,可由于赛时日本放假,王文杰需回国进行认证所需的尿检。他只能放弃5000米,连夜改签机票,第二天一早飞回北京直奔监测中心。那天晚上,在激动和遗憾的双重裹挟下,他睡得并不踏实。一个多月后,中国田径协会数据库中,王文杰的名字出现在“男子10000米全国纪录”的查询页。

王文杰与长跑的缘分始于小学,可支撑他奔跑至今的不是天赋,而是热爱,“长跑的确很枯燥,我初中也没出过啥太好的成绩,但我很享受每次跑步时身体进入极限要努力突破它的过程,别人觉得是煎熬,我却充满成就感”。当成就感越攒越多,他的人生也因跑步迎来转折。2019年,15岁的王文杰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进行中长跑训练,3年后,他顺利进入清华大学。

“王文杰确实不是天赋型选手,但他擅于自我管理,这是顶尖运动员必备的素质。”在清华校园里,曹振水需要同时指导多个小项的队员,无暇顾及每个选手的训练状态,“他们还要兼顾专业课学习,一旦没人监督,有的队员就缺乏训练执行力,但王文杰总是超质超量完成”。有时,他甚至会因主动加练导致伤病,“伤了让他休息,他还主动进行替代性训练”。

王文杰透露:“看着队友在场上训练,我偶尔会着急,不是怕别人超过我,而是怕我一旦停下,就无法提高,我只希望自己能比昨天更强一点。”

为了和自己比,他每天清晨5点15分起床训练,练完才正式迎接课程、训练、作业或治疗的一天,晚上10点多准时睡觉。这个时间表在同龄人中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在队友陈中平的陪伴下,这个看似“极端”的作息得以保持,“我们长跑队员基本都这样”。他偶尔弹琴,泡进音乐的世界,其他时间几乎被训练和学习填满,日子充实到让他无暇拥有同龄人的迷茫,“现在每天的目标都很明确”。

可王文杰很难许下“宏愿”,即便已经站在历史的潮头,他给自己设下的也是目之可及的“小目标”,“我不会把破纪录当成目标,只希望通过行动每次能快几秒”。因此,当外界把“男子万米亚洲纪录”放到他面前时,王文杰清醒得像在评价别人的成绩,“我差得还远,先缩小差距再说吧”。目前,他透露的目标是全马打开2小时10分,距此,他仅有一步之遥——去年北京马拉松,王文杰以2小时10分23秒的成绩达标国际健将,一度被誉为“中国马拉松最强大学生”。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个个精确的数字,如同说话的风格一般,王文杰的每次训练、比赛都认真而务实。寒暑假时,他前往云南、内蒙古等地外训,“高原环境更适合训练,能练得更系统,让我全身心投入”。曾经偶遇董国建、杨绍辉等前辈,他便结合赛场的观察总结,“他们经常领跑,敢带敢拼,我得多一些冲劲儿”。而在日本参赛的经验,也让他对更有利于运动员的参赛环境有了深入理解,“对中长跑运动员而言,气温和兔子(领跑员)都很重要,期待国内的赛事不断升级,选择更合适的时间,借鉴国际经验,相信大家在比赛中互相带动,能创造更好的成绩”。

“中国中长跑需要一群人,不是一个人。”在曹振水看来,王文杰“跑进28分”的意义远超个人突破,“它证明中国选手能做到,如果将来有十来个选手能跑到27分多,我们在万米和马拉松项目就能跟日本抗衡”。他坚信,王文杰的突破只是开始,“就像苏炳添跑进10秒的带动作用一样,只要敢想敢练,加上竞赛环境不断完善,中国中长跑会有更多人站出来”。

毕竟,在中国田径等待下一个刘翔的年代,这个沉默的、务实的、把27分48秒68拆解成无数个清晨5点15分的年轻人,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中国青年报北京7月21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