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件非遗作品!航星学子“每周半天”探寻百师园传承密码
【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16日讯(记者 何亚南)为积极响应深圳市教育局“每周半天计划”,日前,宝安区航星学校作为深圳市试点学校,开展了每周半日计划相关实践课程。学校组织三年级师生走进龙岗区百师园非遗文化产业园,以“非遗探索+实践创作”为主线,开启了一场沉浸式传统文化研学之旅。孩子们手持“笃行实践课学习任务单”,在观察、提问、体验中解码岭南匠艺密码,让文化自信的种子悄然生根。

坐落于龙岗区平湖街道新木社区的深圳百师园文化产业园占地10000多平方米,园内建设了非遗长廊、非遗广场、百师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丁全匠作博物馆、盆景世界、大师工作室、博雅亭、小观廊、知能亭等景观工程。这里汇聚了300多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3000多件非遗作品,涵盖潮州彩瓷、石湾陶塑、金银錾刻、甘坑客家凉帽等,它们富有地域文化特色,蕴含古风雅韵,其中有30多个传统工艺美术项目已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深圳百师园是“每周半天计划”的重要实践基地,为学生们提供近距离接触非遗、体验传统技艺的机会。

在课程的首个板块,同学们踏入百师园非遗博物馆的刺绣馆。展柜中,苏绣的《猫戏牡丹》纤毫毕现,湘绣的《虎啸山林》毛发如生,粤绣珠光流转的《百鸟朝凤》与蜀绣晕色如霞的《芙蓉锦鲤》交相辉映。
“四大名绣竟能用一根线劈成64丝!”讲解员轻抚绣面,孩子们屏息凝神,惊叹于针尖上的“分身术”。孩子们凑近展柜,对照任务单上的题目讨论:“《春满人间》果然是苏绣!”

随后,同学们来到潮州非遗馆,30多项传统工艺令人目不暇接:金漆木雕上的龙凤纹饰繁复华丽,大吴泥塑《戏出三国》人物表情生动,嵌瓷技艺用碎瓷片拼出五彩斑斓的屋顶装饰。孩子们在嵌瓷展柜前观看并记录着,他们兴奋地说:“这些碎瓷片拼成的凤凰,居然不怕风吹雨淋!”
在非遗工坊,木雕金漆传承人陈继本亲自示范制作步骤。同学们拿到已雕刻好的木胚,进行上漆和贴金这两大步骤。上漆又称“打地漆”,需要经过补、磨、漆三道工序。大家学着老师的动作,顺着木纹方向刷漆,第一遍漆色斑驳,刷到第三遍时,木雕已泛出润泽的光。
陈继本展示薄如蝉翼的金箔,“这是人工敲打出的金箔,厚度只有0.12微米”。孩子们用羊毛刷轻轻托起金箔,屏住呼吸贴在漆面上,木雕的纹理瞬间被金光照亮。“原来贴金不能用力,得让金箔自己‘粘’上去!”一名学生兴奋地说道。

活动结束时,同学们带着亲手贴金的木雕作品和填满的任务单返程。路上,大家仍意犹未尽——“金箔一贴,木雕就像活过来了!”
回到校园后,非遗传承仍在延续。航星学校将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课程,未来还将引入更多非遗体验,让航星学子在指尖流转的技艺中,切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隽永魅力,让传统文化的基因在青春血脉里永续传承。

秉承“梯航生长,启明自立”的办学理念,航星学校“每周半天计划”以实践为梯——从科技馆丈量太阳系的浩瀚,到“小小规划师”探秘机场运营,每一次行走课堂都让学生在躬身中“拾级而上”,在思考中“点亮心灯”。未来,学校将与亚太星通等高科技企业共建实践平台,使“每周半天”的实践教育既有文化自信的底色,更具备面向未来的科技视野,让探索之笔真正书写出适应未来社会的成长新篇章。
(本文由航星学校供图)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