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政之魂添城市公园之美
刘丹
作为全国宜居生态城市、全国文明城市,长沙公园多如繁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我们应积极利用红色资源,大力传承红色文化,以思政教育促进城市公园建设,让思想之魂与城市之美同频共振,使公园从生态休憩场所升华为浸润人心的精神园地。
以思政之魂塑公园之形,让公园成为 “行走的教材”。比如,长沙市首个“党建文化主题公园”晓园公园,将入党宣誓区、红色记忆区、红色步道区、红色洗礼区、红色经典区有机融合,把我国新时期治国理政、廉政警示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先进思想文化,通过党建主题公园场地,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在群众面前,让市民漫步时便能与历史对话,在草木亭榭间感受信仰的力量,使公园成为立体的思政教育场域,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应。
以思政之韵铸文化之魂,让景观承载文明传承。深挖城市本土红色资源,将公园打造成 “活态博物馆”。比如湖南省烈士公园传承红色文化的“精神高地”烈士纪念塔,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次从全国各地前来缅怀先烈;烈士公园新建的“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基地”,通过特色植物、专题展厅和舞台剧等形式,展示湖湘革命先烈、先进楷模的勤廉事迹和崇高风尚。湖南省首个光影公园天心阁光影公园以历史文化、革命文化为蓝本、融合长沙的现代文化,通过展陈布置、光影景观和沉浸式实景光影演艺等形式,向游客展演长沙的人文风物、展现湖湘文化的传世神韵与崭新面貌。当园林艺术与思政内涵深度融合,公园便不再仅是休闲空间,更成为厚植家国情怀、弘扬时代精神的文化坐标。
以思政之力聚民生之需,让共建激活教育活力。推动 “思政+公园”实践创新,深化党员“微党课”,构建人人都是宣讲员的政治生态,通过“人人皆老师、处处是课堂”的新模式,使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从“单声道”变为“立体声”,既激活了党员队伍的内生动力,又创新了组织生活的实现形式,真学真悟真讲、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业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得到极大提升。鼓励社区、学校与城市公园共建 “思政实践基地”,开展 “我为公园讲党史”志愿讲解、“绿色先锋”环保行动等活动,使市民从景观的观赏者变为思政教育的参与者。当人人成为思政文化的传播者,公园便真正成为凝聚民心、汇聚民智的精神家园。
从“景”到“境”的升华,思政教育为城市公园注入了超越物理空间的精神内核。它让钢筋水泥间的绿意不仅滋养身体,更滋养心灵;让方寸园林不仅是城市的 “颜值担当”,更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 “精神氧吧”。在这样的空间里,思政之美与城市发展同频,与民生需求共振,于潜移默化中让理想信念的种子在市井烟火中生根发芽,为城市文明注入生生不息的力量。
【欢迎投稿】
长沙晚报时评征稿,论时事热点,评社会万象。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择优刊发,优稿优酬。投稿邮箱:cswbpl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