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文明为笔绘就幸福之城新画卷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名单同日公布。惠州交出亮眼“成绩单”,惠州市顺利通过复查,确认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也是惠州市第六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惠城区汝湖镇南新村、横沥镇墨园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横沥镇黄沙洞村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惠城区行政服务中心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十一小金榜分校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半城山色,绿意盎然夺目妍;半城湖水,波光潋滟水镜明。
惠城区作为惠州市中心城区,近年来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创新载体,文明创建有力度,文明实践有热度,文明培育有厚度、推动惠城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惠城处处皆风景,最美是文明。街巷整洁,环境优美;车让行人,行人守规;志愿服务,扶老帮困;文明标语,随处可见;身边好人,弘扬新风……无数这样的剪影正逐渐连成一座文明之城、和谐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

以民为本,解难题办实事,绘就群众幸福底色
文明城市建设,能否得到群众的支持,关键还要看能不能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通过文明城市建设受益得实惠。文明城市建设的源头活水来自群众,群众的笑脸,群众的满意度,也是对文明城市建设的最好评分。
近年来,惠城区委、区政府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城市管理最薄弱的环节,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坚持市区一体,精准聚焦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城市治理关键领域,对顽瘴痼疾进行精准打击。构建问题发现、整改、反馈的全闭环管理体系,全力破解城市治理难题和群众生活痛点。同时,借助“行走惠城、为民服务”“党员回家 服务万家”等,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热情,实现从“文明城市”创建到“城市文明”全方位建设的转变。
在文明新风的吹拂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道路沿线灯箱广告与公共建筑楼群焕发全新魅力,农贸市场、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处处洋溢着繁荣活力。交通建设上,金山湖一号桥、二号桥、水口江滨路等一批路桥相继建成通车;民生工程多点开花,农贸市场完成品质提升,未来社区试点稳步推进,众多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升级;江南祝屋巷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祝枝山馆、惠州府衙遗址展示馆、惠城区非遗馆等文化场馆相继落成开放,中山公园完成焕新升级。教育资源供给持续优化,大量公办义务教育学位、积分学位与学前教育学位新增落地;养老托幼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区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陆续投入运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升级改造。社会治安形势向好,刑事、治安警情显著下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渥,各类水体水质稳定达标,绘就一幅宜居宜业的美好画卷 。
在农村,惠城区充分挖掘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潜力,让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创新、亮点频出。各镇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深入开展“惠聚美好”“大地流彩”文明实践活动、“惠新风•文明乡风在基层”等系列活动,带动乡村文明新气象。例如,三栋镇开展“文明点亮美丽乡村”系列活动,实现德育与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江南街道每年定期举办渔家文化节,激发村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小金口、水口等街道将创建“美丽庭院”与建设和谐家风、发展乡村经济、传承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治理深度融合;桥东、江北、河南岸、汝湖、马安、横沥、芦洲等镇街与文明单位、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结对共建,用智慧小课堂点亮乡村文明。

江南街道渔家文化节
久久为功,破难点树新风,构建长效治理新格局
文明城市建设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全区上下以“一条心”的共识、“一盘棋”的统筹思维、“一股绳”的强大合力,紧抓城市管理重点难点,全力让城市文明成果更有“厚度”,让民生答卷更有“温度”。
近年来,惠城区在农村如火如荼地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行动、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等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农水、住建、文广、民政、区文明事务中心等10余个部门,在农村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形成合力,以“小切口”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变化”。
——聚焦村庄清洁行动,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以治理村庄垃圾、厕所、污水、“三线”、乱搭乱建等环境卫生问题为重点,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美丽乡村。
——聚焦农房风貌提升,塑造乡村特色面貌。结合乡村地理、生态、历史、文化等特色,加强农房规划,落实农房建设风貌管控内容,编印《惠城区农房设计方案(小披檐及坡屋顶)图集》,推动农房风貌品质提升改造任务有序完成。
——聚焦乡村文化空间,点亮群众多彩生活。加强乡村文化空间规划布局,提出“乡村梦想+”计划,统筹推进打造三栋镇邓演达纪念园乡村书吧、小金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麒麟文化会客厅、汝湖镇东亚村杨坤如祖居、横沥镇墨园村恒兴书屋等4个新型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点。通过有效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等各类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其使用效能,营造有特色、有品位、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文化空间,以“乡村梦想+”计划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汝湖镇东亚村杨坤如祖居
——聚焦特色村镇建设,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推进横沥镇墨园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设计开发“东坡游惠城研学旅游线路”,发挥圩镇联城带乡作用,联动推出市郊乡镇文旅游径;持续推动汝湖七女湖体育公园、东江漫道等重点项目建设。横沥镇通过培育本土“粤菜师傅”等技能人才、壮大本地梅菜产业、开发本地农文旅特色资源等做法,做好“土特产”文章着力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经验做法入选2024年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案例,获全省推广。

横沥镇墨园村
——聚焦农村移风易俗,推动文明新风树起来。区民政局把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作为提升乡风文明、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要求各村(社区)以规立德,将移风易俗的内容和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同时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目前全区共有225个村(社区),其中村142个,社区83个,均已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事操办标准,推行封顶制。村(居)委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倡导红白事办席一切从简,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春风化雨,强载体育新风,激活乡风文明新动能
林立的高楼,广阔的马路,星罗棋布的绿地,撑起的是城市的骨架。但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市民的素质才是其中最耀眼的风景。没有文明的居民,就谈不上文明的城市。而市民素质的提升,需要强大的载体久久为功才能完成。
春风化雨润乡野,文明新风拂心田。近年来惠城区以“乡风培育”为重要抓手,将文明之种播撒在广袤田野间。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文明事务中心坚持带资源、带队伍、带节目下沉到村里,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更好地融入群众生活,着力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
2023年,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指导支持下,分别在横沥镇黄沙洞村、水口街道下源村、三栋镇鹿颈村、汝湖镇举办4场“惠新风”——孝善传家、喜事管家、“十八而至”成人礼、“静思追远”追思会等系列主题活动。

惠州市惠城区下源村“喜事管家”集体婚礼热闹举行
2024年,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策划开展“文明乡风在基层”主题活动,分别在三栋镇鹿颈村、马安镇龙塘村,以爱国主义、家风家教、传统美德、非遗文化、童谣传唱、国防教育、网络文明等为主题,举办多种形式的文明实践集市和文艺作品展演活动,以点带面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惠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明乡风向基层末梢延伸。

“惠聚美好·惠新风”2024年惠州市惠城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文明乡风在基层”系列活动
2025年,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继续办好“文明乡风在基层”系列活动,以“新风善美 德润鹅城”移风易俗为主题,已在汝湖镇围仔村、水口街道姚村村组织了2场“文明乡风在基层”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讲村史话村史、移风易俗“三句半”、不文明行为“撕标签”、走村T、国学经典传诵、非遗文化展示、篮球操表演等多种具有本地特色的节目,把文明新风尚带到乡村,走近村民,通过节目和活动带动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项目得到省、市委宣传部和中央省市媒体的肯定和关注。

惠州市惠城区2025年“文明乡风在基层”移风易俗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凝心聚力,建阵地创品牌,书写文明实践新答卷
便民惠民的实践站,随处可见的志愿红,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搭建起精神文明的舞台。但对于新时代文明实践而言,群众的参与和行动才是最生动的色彩。没有群众的参与,就难以实现文明的升华。而文明实践的发展,需要依托丰富的活动载体,让群众在躬身践行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近年来,惠城区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纵轴服务阵地体系要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3个,实践站225个,构建起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圈。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每年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超5000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打造提升“逢五出发”“四季行”“大地流彩”“五彩纷呈”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其中2024年文明实践“夜模式”延时服务累计举办夜间文明实践活动80余场次,服务群众突破2万人次。“逢五出发”“大地流彩”项目在2023、2024年惠州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中均荣获三等奖。同时,不断深化拓展共建机制,2024年开展海关惠企、高校智库、文明实践所与各级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活动40多场次,邀请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到惠城区开展了10场基层理论宣讲。

“惠聚美好·大地流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之“文艺炫彩”广场音乐快闪活动
凡人善举如星火,点亮文明新征程。近年来,惠城区深挖身边榜样力量,有力推动文明培育引领时代新风。2024年举行“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暨“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发布仪式。面向未成年人创新开展“筑梦新时代 争做好少年”童说文明、童写新貌、童演有剧、童唱新风、童展新姿“五童”系列活动、“文明润校园 助力百千万”之经典诵读、传承红色基因、垃圾分类树文明新风等系列活动。截至目前,惠城全区先后涌现出各类好人604人,其中获评中国好人6人,广东好人23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广东省道德模范3人,惠州市道德模范5人,惠州市道德模范提名奖4人;获评广东“新时代好少年”3人,惠州“新时代好少年”44人,惠州“新时代好少年”提名奖3人,惠城“新时代好少年”130人,营造了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童唱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
文明是城市最亮丽的底色,也是城市最温暖的名片。如今的惠城,正以文明为画笔,在时代的画卷上勾勒出幸福的轮廓。从城市到乡村,从街巷到心田,文明之花处处绽放,浸润着每一个角落,滋养着每一个心灵。未来,惠城区将继续凝聚全民之力,让文明之光照亮更多美好愿景,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书写更加璀璨的“城市文明”新篇章,让这座充满活力与温度的幸福之城,成为更多人心中的向往之地。
采写:南方+记者 卢慧 通讯员 刘静怡
图片:受访单位提供
【作者】 卢慧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