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和火车区别在哪(火车和高铁的座位设计,为什么有这么大区别?)
坐火车时,和对面的陌生人尴尬地对视,或者和同伴一起打牌、聊天,享受着旅途的乐趣;坐高铁时,却只能看着窗外飞驰的风景,或者低头玩手机、看书,感受着速度的魅力。为什么火车和高铁的座位设计如此不同呢?这背后有什么奥秘吗?
火车和高铁的座位设计不仅与它们的运行方式有关,也与它们的历史渊源有关。
提高空间利用率,增加载客量
火车上的座位几乎都是面对面坐着的,这样做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节省空间。面对面座椅就是两个人共用一个靠背,相比一人一个靠背更节省空间,同时也节约了设计成本。这样设计的原因之一是为了装下更多座位。
举个例子:拿普速上常见的25G型空调车与和谐号CRH380A相比:
25G型空调车,硬座车,3+2座位布局,定员118人。
和谐号CRH380A,二等座,3+2座位布局,定员85人。
25G型空调车硬座一节车厢比CRH380A二等座多33个坐席;复兴号CRH400AF二等座定员90人,比和谐号多出5个席位。
可以看出,火车利用了每一寸空间,尽可能地增加了载客量。而高铁虽然也采用了3+2的布局,但是每个座位都有自己的靠背和扶手,给乘客提供了更舒适的体验。当然,这也意味着高铁需要更大的空间来安置座椅。
火车不能掉头,高铁可以转向
火车在到达终点站后折返时是不能掉头的,而是在尾部挂上车头继续行驶。如果火车都是顺座,就会出现整车人背向火车行驶方向坐着。或许你可以脑补一下整车人都背向车头坐着的画面。这样不仅会让乘客感到不舒服,也会影响乘客的安全感。
目前绝大部分普列硬座并没有转向设计,只有面对面座椅设计才能保证始终有人在正面。那么火车朝两个方向都能跑,去的时候一边是前,回来时另一边就是前了。
动车虽然是朝向一个方向开,但动车的座椅是可旋转的,到终点站后乘务员会把座椅都转过来,朝向列车运行的方向。这样就可以保证乘客始终面向前方,不会出现背对车头的情况。这也需要动车有足够的空间和技术来实现座椅的转向。而火车由于空间和技术的限制,很难做到这一点。
沿袭国外的火车设计,参考飞机的座位布局
火车和高铁的座位设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们各自的历史渊源。火车车厢源自欧洲客运邮政马车,即两排座位相对而坐。后来车厢变大,由多个马车车厢串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包间。再后来车厢进一步扩大,从包厢式到全通式车厢,车厢都延续了相对而坐的传统。
而现在的动车组列车的横排式座位更多参考的是飞机的设计,统一面向一个方向。这样可以给乘客带来更好的视野和舒适感,也可以减少乘客之间的交流和干扰。这也与高铁作为一种高速、高效、高品质的交通工具的定位有关。高铁更多地强调速度和安全性,而不是旅途中的娱乐和社交。
火车和高铁的座位设计其实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既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历史上的原因。火车以节省空间、增加载客量为主要目标,采用了面对面座椅设计;高铁以提高舒适度、保证安全性为主要目标,采用了顺向座。火车和高铁的座位设计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是根据不同的运行方式、历史渊源、市场需求而做出的不同选择。我们作为乘客,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交通工具就好了。